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43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97頁,第3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58頁,第4字
音《廣韻》:卽兩切;《集韻》:子兩切,𡘋音獎 —— 剖竹未去節也。《篇海》:一曰觚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似兩切,音象。在兩切,音䞪 —— 義𡘋同。
音又,資良切,音將 —— 席也。
音又,七亮切,音蹌 —— 竹也。
注解
〔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䉃〕字拼音是jiǎ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將。
〔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ǎng] ⑴ 剖開而未去節的竹子,用來作槳。《説文•竹部》:“䉃,剖竹未去節謂之䉃。”⑵ 古代小孩習字或記事的木制用具。有棱角,呈六面或八面體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䉃,䉉也。”⑶ 席子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䉃,席也。”⑷ 竹。《集韻•漾韻》:“䉃,竹也。”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䉃的意思
䉃
 jiǎngㄐㄧㄤˇ
jiǎngㄐㄧㄤˇ基本解释
①剖開而未去節的竹子,用來作槳。《説文•竹部》:“䉃,剖竹未去節謂之䉃。”
②古代小孩習字或記事的木制用具。有棱角,呈六面或八面體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䉃,䉉也。”
③席子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䉃,席也。”
④竹。《集韻•漾韻》:“䉃,竹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卽兩切頁碼第142頁,第19字續丁孫
䉃
 剖竹未去節謂之䉃。从竹將聲。
剖竹未去節謂之䉃。从竹將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子兩反頁碼第363頁,第6行,第2字述
 剖竹未去節,謂之䉃。從竹將聲。
剖竹未去節,謂之䉃。從竹將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卽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759頁,第4字許惟賢第338頁,第8字
 剖竹未去節謂之䉃。
剖竹未去節謂之䉃。
段注謂未去中之相隔者。《方言》。所以隱櫂謂之𥷃。郭云:搖樐小橛也。按𥷃葢卽䉃字。其始以剖竹未去節爲之。後乃以木爲之。改其字作𥷃,作槳。後人又不以名橛而以名櫂矣。
从竹。將聲。
段注卽㒳切。十部。按此二篆之次當在篸下篆上。則皆得其所矣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《方言》之𥷃與此字異,别為一字。
䉃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81頁,第11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76頁,第3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91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87頁,第13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76頁,第3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32頁,第3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113頁,第2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569頁,第1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925頁,第1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13頁,第4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84頁,第7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456頁,第1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812頁【補遺】第16708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03頁,第2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78頁【崇文】第1509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62頁 | 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94頁,第6字 | 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638頁,第2字 | 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459頁,第4字 |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