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634頁,第2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01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76頁,第6字
音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黑各切,音郝。《類篇》:蟲毒。《廣韻》:螫也。《博雅》:痛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卷髮如蠆。【疏】蠆,螫蟲也。螫又作蠚。《前漢・嚴助傳》:南方暑濕,近夏癉熱,暴露小居,蝮蛇蠚生。《山海經》:崑崙之山有鳥焉,名曰欽原,蠚鳥獸則死,蠚木則枯。
音又,《廣韻》:丑略切,音㲋。《類篇》:施隻切,音釋;呼酷切,音熇 —— 義𡘋同。
音又,《字彙補》:知列切,音哲 —— 東西方音不同「也」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𧍷,《篇海》亦作𧍗。
卷目:考證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39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9頁,第5字
《前漢・嚴助傳》暴露小居。
謹照原文小居改水居。
注解
〔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蠚〕字拼音是hē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若、䖵。
〔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ē] ⑴ 蜇( zhē ),蜂、蝎子等用毒刺刺(人或动物):“(昆仑之山)有鸟焉,其状如蜂,……~鸟兽则死。”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蠚的意思
蠚
 hēㄏㄜ
hēㄏㄜ基本解释
◎蜇( zhē ),蜂、蝎子等用毒刺刺(人或动物):“(昆仑之山)有鸟焉,其状如蜂,……~鸟兽则死。”
详细解释
动词
◎同“蜇” sting。有毒腺的动物刺毒别的生物蠚木则枯。——《山海经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呼各切頁碼第444頁,第19字續丁孫
𧊝
異體𧍷、蠚
 螫也。从虫,若省聲。
螫也。从虫,若省聲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蠚。」《集韻・鐸韻》:「𧊝,同蠚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呼各切頁碼第1049頁,第4行,第2字述
 螫也。從虫,若省聲。
螫也。從虫,若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呼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676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64頁,第6字
 螫也。
螫也。
段注蠚螫葢本一字。若聲赦聲同部也。或讀呼各切。山東行此音。或讀式亦切。關西行此音。見釋玄應書。今人乃以此篆切呼各。下篆切式亦。分而二之。
从虫。若省聲。
段注呼各切。五部。
𧊝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79頁,第13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33頁,第3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42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91頁,第10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28頁,第12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955頁,第6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286頁,第2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573頁,第2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814頁,第3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51頁,第25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67頁,第8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672頁,第2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969頁【補遺】第17950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41頁,第2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64頁【崇文】第4653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31頁 | 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52頁,第1字 | 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228頁,第11字 |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