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辛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998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1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35頁,第11字
义同「辨」。《說文》:判也。
义《字彙》:从力與从刀不同,力取致力之義,刀取判別之義。
注解
〔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辛部。
〔辧〕字拼音是biàn,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辡、刀。
〔辧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iàn] ⑴ 同“辨”。《説文•刀部》:“辧,判也。”《正字通•辛部》:“辧,同辨。與辦分為二,又分辧、辯為一。按:經史辦、辧、辯並通。”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辧的意思
辧
 biànㄅㄧㄢˋ
biànㄅㄧㄢˋ基本解释
◎同“辨”。《説文•刀部》:“辧,判也。”《正字通•辛部》:“辧,同辨。與辦分為二,又分辧、辯為一。按:經史辦、辧、辯並通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蒲莧切頁碼第135頁,第20字續丁孫
辧
異體辨
 判也。从刀辡聲。
判也。从刀辡聲。
附注桂馥義證:「辧,隸作辨,刀變為刂,與𤤻作班同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蒲莧反頁碼第350頁,第1行,第3字述
 判也。從刀辡聲。
判也。從刀辡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蒲莧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717頁,第1字許惟賢第319頁,第3字
 判也。
判也。
段注《小宰》傅別。故書作傅辨。朝士判書。故書判爲辨。大鄭辨讀爲別。古辨判別三字義同也。辧從刀。俗作辨。爲辨別字。符蹇切。別作從力之辦。爲幹辦字。蒲莧切。古辧別,幹辧無二義。亦無二形二音也。
从刀。辡聲。
段注十二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弁急=辨⊙急。
辨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69頁,第3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60頁,第4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79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79頁,第10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69頁,第8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05頁,第5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063頁,第3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476頁,第1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84頁,第2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08頁,第1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76頁,第4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383頁,第2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650頁【補遺】第16693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357頁,第4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61頁【崇文】第1441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32頁 | 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557頁,第1字 | 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444頁,第11字 |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