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157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19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07頁,第10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于歲切,音衞。《說文》:鼎也。《玉篇》:銅器。三足有耳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祥歲切;《集韻》:旋芮切,𡘋音彗。又,《集韻》:胡桂切,音慧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鏏〕字拼音是w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彗。
〔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wèi] ⑴ 一种小鼎:“水火相憎,~在其间,五味以和。”⑵ 小的样子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鏏的意思
鏏
 wèiㄨㄟˋ
wèiㄨㄟˋ基本解释
①一种小鼎:“水火相憎,~在其间,五味以和。”
②小的样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于歲切頁碼第465頁,第19字續丁孫
鏏
 鼎也。从金彗聲。讀若彗。
鼎也。从金彗聲。讀若彗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于歲反頁碼第1090頁,第3行,第3字述
 鼎也。從金彗聲。讀若慧。
鼎也。從金彗聲。讀若慧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于歲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816頁,第4字許惟賢第1225頁,第1字
 鼎也。
鼎也。
段注《淮南・說林訓》。水火相憎。鏏在其閒。五味以和。注曰:鏏,小鼎。又曰:鼎無耳爲鏏。
从金。彗聲。讀若彗。
段注于歲切。十五部。
鏏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23頁,第13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87頁,第6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83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18頁,第8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53頁,第10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053頁,第3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424頁,第3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872頁,第1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936頁,第4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9頁,第2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95頁,第2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99頁,第2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512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45頁,第5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25頁【崇文】第4897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29頁 | 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520頁,第2字 | 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279頁,第7字 |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