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6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5頁,第2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0頁,第20字
音《唐韻》:毗正切;《韻會》:皮命切,𡘋音病。《說文》:僻窶也。《廣韻》:隱僻也。
音又,《韻會》:必影切 —— 與屛通,除也、斥也、屛棄也。《荀子・榮辱篇》:恭儉者𠌸五兵也。
注解
〔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𠌸〕字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屛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𠌸的意思
基本释义
𠌸
◎“偋” 的旧字形。弃, 除去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防正切頁碼第263頁,第4字續丁孫
𠌸
異體偋
 僻寠也。从人屏聲。
僻寠也。从人屏聲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經籍皆以屏、以庰為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必倩反頁碼第676頁,第4行,第1字述
 僻寠也。從人屏聲。
僻寠也。從人屏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偋處是僻處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毗正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507頁,第2字許惟賢第662頁,第1字
 僻寠也。
僻寠也。
段注寠者,無禮之居也。《廣韵》曰:偋,隱僻也。無人處。引《字統》云:廁也。按偋與屛庰義略同。
从人。屛聲。
段注毗正切。十一部。
偋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17頁,第7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62頁,第7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04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35頁,第15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18頁,第4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49頁,第3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963頁,第1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057頁,第2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699頁,第2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5頁,第14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29頁,第13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708頁,第2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120頁【補編】第14898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465頁,第1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97頁【崇文】第2785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79頁 | 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378頁,第2字 | 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777頁,第3字 |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