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473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16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64頁,第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孚梵切,音汎。《說文》:浮也。一曰流也。通作汎。《前漢・郊祀歌》:泛泛滇滇從高斿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方勇切,音捧 —— 覆也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泛駕之馬。【註】本作 ,後通用。
,後通用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房法切;《韻會》:扶法切,𡘋音乏 —— 泛𣶏,聲微小貌。
注解
〔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泛〕字拼音是f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乏。
〔泛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乏声。汎、泛实同一词。本义是漂浮。
〔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àn] ⑴ 漂浮⑵ 透出⑶ 浮浅,不切实⑷ 一般地⑸ 水向四处漫流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𣳋的意思
基本释义
𣳋
◎同“泛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孚梵切頁碼第371頁,第5字續丁孫
𣳋
異體泛
 浮也。从水乏聲。
浮也。从水乏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方颿反頁碼第908頁,第4行,第2字述
 浮也。從水乏聲。
浮也。從水乏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孚梵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223頁,第3字許惟賢第967頁,第7字
 浮也。
浮也。
段注《邶風》曰:汎彼《柏舟》。亦汎其流。上汎謂汎汎,浮皃也。下汎當作泛,浮也。汎泛古同音,而字有區別如此。《左傳》僖十三年。汎舟之役。亦當作泛。
从水。𣥄聲。
段注孚梵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氾濫,浮泛,又可作汎。
白话解释
泛,漂浮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乏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、篆文、隸書、楷書的形構都是從水、乏聲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乏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,楷定作泛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泛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34頁,第6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37頁,第4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07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83頁,第10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42頁,第19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618頁,第2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746頁,第2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487頁,第2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365頁,第3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92頁,第14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67頁,第16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917頁,第2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021頁【補遺】第17674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592頁,第5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72頁【崇文】第3885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81頁 | 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59頁,第9字 | 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62頁,第1字 | 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31頁,第5字 |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