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61頁,第2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72頁,第5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44頁,第11字
义《說文》藿本字。
注解
〔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huò、su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靃。
𧆑的意思
基本释义
𧆑
1◎huò,同“藿”。
𧆑
2◎suǐ,草木花开的样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虛郭切頁碼第16頁,第11字續丁孫
𧆑
 尗之少也。从艸靃聲。
尗之少也。从艸靃聲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多作『藿』。《爾雅》作𧆑見《釋草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呼郭反頁碼第64頁,第6行,第3字述
 尗之少也。從艸靃聲。
尗之少也。從艸靃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虛郭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89頁,第2字許惟賢第38頁,第7字
 尗之少也。
尗之少也。
段注少讀養幼少之少。《毛詩傳》曰:藿猶苗也。是也。李善引《說文》作豆之葉也。與《士喪禮》注合。
从艸。靃聲。
段注虛郭切。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尗之苗也。藿香之藿,無關本意。
尗之苗也。𧆑香之𧆑,無關本誼。
木之苗也。𧆑香之𧆑,無關本誼。
𧆑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9頁,第10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9頁,第7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9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0頁,第8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7頁,第14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60頁,第3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05頁,第1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62頁,第1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90頁,第3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1頁,第16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8頁,第5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65頁,第3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455頁【補遺】第16201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27頁,第1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8頁【崇文】第189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56頁 | 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7頁,第5字 | 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382頁,第2字 | 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62頁,第8字 | 

 huò
hu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