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革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317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87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78頁,第20字
音《唐韻》:古洽切;《集韻》:訖洽切,𡘋音夾。《說文》:防汗也。《玉篇》:橐也,以防捍也。《荀子・議兵篇》:鞈如金石。【註】鞈,堅貌。
义又,《管子・中匡篇》:輕罪入蘭、盾、鞈革、三戟。【註】蘭卽蘭錡,兵架也;鞈革,重革當心著之,所以禦兵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古沓切;《集韻》:葛合切,𡘋音閤 —— 義同。《集韻》或作䩡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悉合切,音趿 —— 與靸同。
义又,䶀,古作鞈。註詳鼓部六畫。或作鞜。
音又,託合切,音錔 —— 本作鞳,或作𩌐、䶀、闒。詳後鞳字註。
注解
〔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革部。
〔鞈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gé、tà、sǎ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革、合。
〔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é] ⑴ 古代用皮革制的扩胸甲:“轻罪入以兰盾、~革、二戟。”⑵ 坚硬:“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,~如金石。”㈡ [tà] ⑴ 古同“䶀”:“金鼓迭起,铿鎗闛~。”㈢ [sǎ] ⑴ 古同“靸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鞈的意思
鞈
1 géㄍㄜˊ
géㄍㄜˊ基本解释
①古代用皮革制的扩胸甲:“轻罪入以兰盾、~革、二戟。”
②坚硬:“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,~如金石。”
鞈
2 tàㄊㄚˋ
tàㄊㄚˋ基本解释
◎古同“䶀”:“金鼓迭起,铿鎗闛~。”
鞈
3 sǎㄙㄚˇ
sǎㄙㄚˇ基本解释
◎古同“靸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洽切頁碼第85頁,第5字續丁孫
鞈
 防汗也。从革合聲。
防汗也。从革合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苟搯反頁碼第234頁,第6行,第2字述
 防汗也。從革合聲。
防汗也。從革合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猶今胡人扞腰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古洽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437頁,第3字許惟賢第197頁,第9字
 防汗也。
防汗也。
段注此當作所以防捍也。轉寫奪誤。《巾部》曰:幩,馬纏鑣扇汗也。與此無涉。篇,韵皆曰防捍。是相傳古本捍亦作扞。故譌汗。《荀卿》曰:犀兕鮫革。鞈如金石。《管子》。輕罪人蘭盾鞈革二戟。注曰:鞈革,重革。當心箸之。可以禦矢。鼂錯曰: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。孟康曰:革笥,以皮作如鎧者被之。木薦,以木版作如楯。一曰革笥若楯。木薦之以當人心也。此皆防捍之說。鍇曰:今胡人扞𦝫也。知鍇本故作扞。
从革。合聲。
段注當云从革合,合亦聲。古洽切。七部。按《𡔷部》鞈,古文䶀。而此作小篆。訓防扞。與上文鞌䩸䩞,下文勒皆爲馬具者不相貫。鍇本篆體作鞈。獨從古文革。則恐好事者增之。仍从《𡔷部》偏旁耳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當胸之甲。
防汗也,汗即扞字;當胸之甲。
當胸之甲。
鞈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 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69頁,第2字 | 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38頁,第7字 | 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88頁 | 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15頁,第16字 | 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09頁,第10字 | 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387頁,第6字 | 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667頁,第3字 | 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548頁,第1字 | 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567頁,第6字 | 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69頁,第5字 | 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15頁,第17字 | 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853頁,第3字 | 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335頁【補遺】第16493頁 | 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435頁,第2字 | 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37頁【崇文】第945頁 | 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32頁 | 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26頁,第7字 | 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281頁,第1字 | 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94頁,第12字 | 

